一棵古松,一片林海的开始,一棵松为何称之为塞罕坝的“功勋树”?
1961年10月,此时的塞罕坝寒风吼叫,大雪纷飞。时任林业部国有林场管理总局副局长的刘琨,带领考察组骑着马,在人迹罕至的雪原上踏查,终于在点将台的石崖下发现了天然落叶松的残根;又在大光顶子山西20公里处发现了一棵粗壮挺拔的落叶松。
刘琨抚摸着树干动情地说:“这棵松树是历史的见证、活的标本。证明塞罕坝上可以长出参天大树。今天有一棵松,明天就会有亿万棵松”。
在河北省纬度最高、气温最低、无霜期最短、立地条件较差的坝上高原,华北落叶松在这一环境中能生存下来,是树木可以在这里成活的证据。考察人员在茫茫荒漠中看见这棵松树,就有了信心:既然这颗松树能傲然挺立至今,就一定能再造一片秀美森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