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族融合研学——承德避暑山庄
清朝初期,国家疆域辽阔,民族众多,为加强对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,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,康熙皇帝决定在京畿之外建立一个既能避暑又能处理政务、接见少数民族首领的场所,以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和交流,避暑山庄便应运而生。
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处理民族事务、加强中央与地方联系的重要政治舞台。许多重大的政治活动在此举行,如接见少数民族首领、举行木兰秋狝等,对于巩固国家统一、促进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作用,是研究清朝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的重要实物见证。
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,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精致与北方草原的粗犷,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大成。同时,避暑山庄内的建筑、碑刻、文物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,对于研究古代建筑文化、艺术审美等具有重要价值。
研学收获
1. 领悟古典园林营造智慧:在避暑山庄,能实地观察亭台楼阁、假山池沼、花草树木的布局,了解借景、对景、障景等造园手法,领悟古代工匠顺应自然又巧夺天工的园林营造智慧,加深对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的理解。
2. 感悟多元文化交融:避暑山庄融合满、藏、汉、维、蒙等多民族建筑风格,周边庙宇更体现了不同宗教文化的交流。在研学中,能深切体会到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、相互促进的交融之美,培养包容开放的文化态度。
3. 增强历史使命感:作为清朝历史的重要见证地,避暑山庄承载着政治、军事、外交等诸多历史记忆。深入了解山庄相关的历史事件与决策,能直观感受历史发展的脉络,激发责任感,思考如何在新时代担当起传承与发展的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