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蹄坑大会战

916.jpg

“天低云淡,坝上塞罕,一夜风雪满山川;两年栽树全枯死,壮志难酬,不如下坝换新天。”

这句“歪词”的创作背景是塞罕坝造林前两年,成活率只有8%。思乡之情加上造林失败的坏情绪,让不少人打起退堂鼓,人们的情绪低到了极点,军心动摇,垂头丧气,看不到一点希望。

这一切,时任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的王尚海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。他清楚,塞罕坝太需要一次成功了。于是,他冒着严寒,穿上老皮袄,骑上枣红马,带领中层干部跑遍林场的山山岭岭。

1964年春季,王尚海选定了离总场只有5公里的马蹄坑进行“大会战”。由他带头,会战期间谁都不回场部,大伙儿吃住都在山上。在翘尾巴河北岸,一溜儿的帐篷支了起来,一群不服输的塞罕坝人开始向荒原开战!

4月的塞罕坝,白天气温在-2℃。在“马蹄坑大会战”出征前,王尚海带领大家召开了誓师大会,总场的院子里排成了整齐的队伍,四周是送行的家属。大家还面对红旗,举手宣誓。

二十多天,王尚海掉了二十多斤秤,当技术部门把成活率的报告交到他手上的时候,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山坡上,面向北京方向,放声大哭。活了!塞罕坝这块阵地!我们守住了!

这次大会战,共栽植落叶松516亩,成活率95%以上,成为塞罕坝创业史上的一个转折点。

1989年,王尚海病逝,遵照他的遗愿,他的骨灰被洒在了马蹄坑,也就是今天的“王尚海纪念林”。




上一篇: 六女上坝
下一篇: 木兰秋狝